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
1589阅读2.3万字,预计阅读需47分钟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

  化城喻品第七

  原典: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注:表示时间的数量单位,意为无数)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胜的如来,具足佛的十号之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国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诸位比丘:此佛自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以来,已经有极其久远的年代了。譬如有人将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国土,磨成的写字用的墨汁,如此经过东方一千个国土时,洒下一点如微尘大小的墨汁。再过一千个国土,又洒下一点墨汁。按照这样的方式,洒尽所有的墨汁。如此说来,你们认为这国土多不多呢?即使算术师或算术师的弟子们,他们能算到尽头得知其数吗?

  诸比丘回答说:不可能,世尊。佛接著又说:诸比丘,如果把此人经过的国土,包括洒上墨点的和没有洒上墨点的,都全部再磨为微粒之尘,一尘算作一劫,那么,此佛自从灭并以来所经过的劫数,要比这个劫数多出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由于我具足如来特有的知见之力,所以,在我看来,如此久远的劫数也如同今日一样,并不长久。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复述其义,便诵偈道:

  原典: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译文:

  我想起在过去世无量无边劫的时候,有位福、慧具足的佛,名叫大通智胜。假如有人竭尽全力将此大千世界所有国土全都磨成墨汁,然后过一千个国土,洒一点墨汁。如此,将所有的墨汁全部洒完,一点墨汁即一千个国土。再这所有的国土包括点上墨汁的和未点上墨汁的,全都磨成微尘,一尘算作一劫。大通智胜如来灭度以来所经过的劫数比此劫数还多。我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融无碍的智慧,悉知大通智胜佛及声闻、菩萨久远劫前的灭度如同今日灭度一样。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知道,佛的智慧是极尽微妙,绝对纯净,所向无碍的,它可以通达无量数劫。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大通智胜佛寿命长达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本来,该佛在端坐菩提道场,破除一切魔军的扰乱之后,即可获得无上圣智,但他那时却尚未成就佛道,佛法也未出现于前。如此经过一小劫,以至十小劫,大通智胜佛始终结跏趺坐,身心不动,但佛法依然未能出现于前。这时,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菩提树下为佛铺设了一由旬高的师子座,佛将于此座上获得无上圣智。就在大通智胜佛刚坐到此师子座上时,诸位梵天王撒下各色天花,散落于佛座四周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香风吹去了萎谢的花朵,新的天花又纷纷而下。如此持续不断达十小劫,以鲜花供养于佛。甚至一直到该佛灭度,他们还是照常地散下天花。与此同时,四在天王等诸天神常击天鼓,其余诸天神常鸣天乐,他们以此方式供养于佛,长达十小劫,一直到该佛灭度也是如此。诸比丘,大通智胜佛经过了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于前,他才最终证得无上圣智。

  原典: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译文:

  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修道之时,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位儿子名叫智积。每个儿子各有其种种奇异的珍玩之具。他们听说父亲已证得无上圣智,于是都放弃了自己的珍宝,前往佛呆的地方。这些儿子的母亲依依不舍,她们流著泪,一同为儿子们送行。他们的祖父即当时的国王与一百名大臣及亿万人民前呼后拥地来到佛的道场,以便亲近大通智胜如来,并供养、恭敬、尊重、赞颂这位如来世尊。他们到达佛的住地之后。全都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并绕佛三匝,以示敬礼,然后,看著世尊,用偈语赞颂佛说:

  原典: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译文:

  世尊啊,您是世间最有威德的圣者,为了救度十方受苦受难的众生,您不惜于无量亿劫之中坚苦修行,终于证果成佛。您从前所发的一切誓愿,如今皆已圆满实现,这真是太好了!太吉祥了!世尊啊,您真是稀有难得,您一坐就是十小劫,而身体和手足仍寂然安住不动。您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您是那么的淡泊宁静,从未有过一丝散乱。您已得到了永恒的圆觉,安住于清净纯洁的圣法之中。今天,我们看您安安稳稳地成就了佛道,使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益处,所以我们怀著万分激动的心情庆祝这一盛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总是处在各种苦恼之中,我们如同盲人一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没有指引我们前进的导师。所以,我们既不认识脱离苦难的道路,也不知道如何求得解脱,避免这无边无尽的生死轮回。在漫漫长夜之中,我们昏昏噩地造下了许多罪业,从而不断增加了转生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的可能性,不断地减损著进入天神行列的希望。在恶道之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障遮盖了智慧的双眼,他们从昏暗走向昏暗,从愚昧走向愚昧,永远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如今,我佛得到了至高无上、安稳清净的佛道,我们和一切天人大众如同黑暗中看到了明灯,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全都叩首致礼,一心一意地皈依于您这位无上的世尊。

  原典: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译文:

  十六位王子以偈语赞颂完大通智胜佛之后,便劝请佛为他们讲经说法,他们异口同声说道:世尊啊!请您为我们演说无上妙法,令我们一切众生都得到安稳。请您怜悯并饶益一切天众和人民吧!接著,他们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原典: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译文:

  世尊啊!您是无与伦比的大圣雄,您以百种福德自我庄严,相貌殊妙,威仪无缺,您所得到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愿佛为世间一切众生说出微妙之法,使我们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众生都能速离苦海,早登觉岸。现在,就请佛分别开示,令我们也得到这种无上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证得佛果,其他一切六道众生也就同样证得佛果。世尊,您知道众生内心深处所想念的是什么,您也知道众生所行之道,您还知道众生智慧力的大小以及他们的欲望、乐趣、所修之福和前世所行之业。世尊啊!您对众生的一切都了若指掌,现在就请您为我们转无上之妙法轮吧!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参加法会的诸位比丘继续说道:那时,大通智胜佛获得无上圣智,从而证果成佛,十方之内各有五百万亿佛国世界顿时发生了六种震动。在这些佛国之内,那些日月亮光所不能照到的幽暗之处,都同时现出光明。在这些地方的众生也都各得相见,所以,他们都这样惊讶地说:这里忽然从什么地方来了这么多众生?另外,在这些国土的范围内,诸天的宫殿乃至梵天的宫殿皆产生了六种震动,光明普照整个世界,亮度胜过了日月之光。

  这时,东方有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宫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胜过通常的光好多倍。所有的梵天王都这样想:今天宫殿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是何因缘能出现如此的瑞相呢?于是,所有的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访,共同议论此事。此时,他们当中有一位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他为所有的梵天大众说出一首偈语:

  原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译文:

  我们宫殿之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这到底是什么因缘,我们应当共同寻求这光明的来源。依我推测,这也许是某一位大德圣人出世了,或者是有佛出现于世,因而才有如此的光明,照遍了整个十方世界。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说:那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中所有的梵天王随身带著他们各自的宫殿,又用衣服盛满了天花,一共到西方去,推究探寻这种光明的来源。他们在遥远的西方看见大通智胜如来正坐在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许多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他们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佛说法。于是,这些梵天王们立即用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百千圈,还以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犹如须弥山那么多,同时,他们还以天花来供养佛的菩提树。菩提树高十由旬。用天花供养之后,他们又以各自的宫殿奉献于佛,然后说:请佛慈悲哀悯我们,饶益我们。我们所奉献的宫殿,希望您能够接受。这时,所有的梵天王就全都跪在佛的面前,怀著同样的心情异口同声地诵偈说:

  原典: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唯愿哀纳受。

  译文:

  世尊啊!您是世上最稀有的圣者,要想遇见您那可真是太难了。您具足了无量的功德,能够救护一切众生。您是诸天和人类的伟大导师,能哀湣世间所有众生,使他们都能蒙受益处。我等梵天王从五百万亿国土而来,我们都舍弃了参禅入定的乐趣,就是为了来供养您。由于我们先世修下了福业,从而获得如此庄严的宫殿。今天,我们就将这心爱的宫殿奉献给您,惟愿您能哀悯我们的一片苦心,接受我们的这种供养!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译文:

  诸梵天王诵完偈后,又各自说道:惟愿世尊能为我们讲经说法,以度脱一切受苦难的众生,为他们开示一条通向涅槃的大道!接著,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道:

  原典:

  世雄两足尊,唯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译文:

  世尊啊!您是福、慧双足的无上圣尊,惟愿您能为我等众生演说佛道妙法,希望能以世尊大慈大悲的力量,来救度一切受苦难缠缚的众生,使他们早脱苦海,超登彼岸!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译文:

  这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他们的请求。

  原典: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说:另外,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所有梵天王,都发现各自的宫殿光明照耀,从未有过,他们个个欢欣鼓舞,叹为稀有。于是,诸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访,共议此事。这时,他们之中有一大梵天王,名叫大悲,为诸梵众说出一首偈语:

  原典: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译文: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瑞相呢?我们宫殿过去可从来没有这样灿烂夺目的光明,莫非是大德从天, 上降生了?抑或是佛出现于世间?我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美妙的境界,所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推测它的来源吧!经过千万亿个国土,寻找这光明的源头,那里肯定是有佛出世,他将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这时,五百万亿梵天王各自随身带著他们的宫殿,并各以其天衣盛著五光十色的天花,一同向西北方向去索寻这种瑞相的起源。在遥远的东南方有一个佛国,诸梵天王在此看见大通智胜如来正坐在道场内一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诸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诸天王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佛说法。这时,所有的梵天王都上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百千匝,以示崇敬,然后还用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如须弥山一样众多。他们还将天花拿来供养佛的菩提树。以花供养之后,梵天王们又各以其宫殿奉献给大通智胜佛,并说:惟愿佛慈悲哀悯我们,饶益我们。现在我们就把我们最心爱的宫殿奉献您,希望您能够接受。接著,诸梵天王便在佛面前一心而同声地以偈颂赞道:

  原典: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译文:

  世尊啊!您是圣中之主,天中之王。您说法的声音就好像好声鸟在鸣叫,非常悦耳动听。您是哀悯众生的大慈悲者,我们五百万亿梵天王现在向您敬礼。世尊啊!您是多么的难遭难遇啊!因为佛都是经历极其久远的劫数之后才出现于世的。从古到今已有一百八十劫没有佛出世了。由于没有佛的教化指迷,越来越多的众生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中,而往生善道成为天神者却一天比一天减少。如今。这个悲惨的世界终于迎来了佛的诞生,您将拨开迷途众生的双眼,给这昏暗的世界带来希望的曙光。所以,世间所有的众生都会依于您,都会跟您修行。您将救度保护世间的每一位众生,所以,您就是我们所有众生的慈父,只有您才能哀湣我们的痛苦,只有您才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我们这些天神皆因在前世曾作过功德和善事,所以今世才这么幸运能遇见佛,这是很值得庆贺的。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译文:

  梵天王们诵偈赞佛之后,又都这样说道:惟愿世尊哀悯一切众生,为我们转妙法轮,说无上的佛法,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这时,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道:

  原典:

  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译文:

  大圣啊!请您转动那微妙的法轮,为我们显示宇宙万法之实相,使我们这些苦恼难熬的众生离苦得乐,获得最大的幸福。众生如果听了您的说法,就会得道升天,这样一来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中的众生将会日益减少,而修持忍辱和十善的人则会不断增多,那时的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啊!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译文:

  这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这些梵天王的请求。

  原典: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另外,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所有的大梵天王都看到各自的宫殿为一种从未有过的光明所照耀,他们欢喜跳跃,甚感美妙。于是,他们相互走访,共议此事,大家都不明白自己的宫殿怎么忽然会有这般光明。这时,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妙法的大梵天王,为诸梵天王说了一首偈语:

  原典: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译文:

  我们诸位梵天王的宫殿,今日能有如此威曜的光明,这绝非无缘无故,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地探求一下这种瑞相的来源。千百年来,我们未见过这种瑞相,这不是因为有某大德从天而生,就是因为有佛出现于世。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这时,五百万亿梵天王带著他们各自的宫殿,并用其衣服盛著天花,一同来到北方寻找这光明瑞相的起源。他们看见大通智胜如来坐在道场内一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他们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求佛为众生转法轮,演法旨。于是,所有梵天王皆来到佛的面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千百匝,还把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多如须弥山。他们还用天花供养佛的菩提树。以花供养之后,梵天王们各将其宫殿奉献给佛,并说:惟愿佛大慈大悲,哀悯我们的一片苦心,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所献的宫殿,请您惠纳。接著,梵天王们跪倒在佛前,一心而同声地颂偈道:

  原典: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花,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唯愿垂纳受。

  译文:

  世尊啊!见到您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您是破除一切烦恼的大圣人,一百三十劫过去了。今天才得见到,所有饥渴中挣扎的众生如今终于能够在您的法雨之中得到充分的沐浴。过去我们未见过像您这样具有无量智慧的圣者,您就像名贵珍稀的优昙钵花一样,今天总算让我们碰上了。我们的宫殿蒙您的瑞光照耀,从而变得如此庄严华丽,现在,就请您大发慈悲怜悯之心,接受我们所奉献的宫殿吧!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梵天王们诵完偈语之后,又异口同声地说:惟愿世尊讲说佛法,使所有世间的天众、魔众、梵众、沙门、婆罗门等都能度脱苦海,获得安稳。这时,所有的梵天王们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赞佛道:

  原典:

  唯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译文:

  惟愿天神人类所尊敬的如来世尊为我们转无上的妙法轮,击大法鼓、吹大法螺,雨大法雨,从而度脱无量众生。我们诸天神都皈依于您,就请您唱出深远的法音吧!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译文:

  此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这大批梵天王的请求。

  原典: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法会中的比丘们继续讲道:那时,西南方以至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下方也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上方也是如此。那里也有五百万亿国土,其中的大梵天王都亲眼看见他们所居住的宫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威曜光明,他们欢喜跳跃,心中感到极其稀奇难得。于是,他们奔相走告,共议此事,都在发出疑问:我们的宫殿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光明?当时,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尸弃的大梵天王,为诸梵众说了一首偈语:

  原典: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