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十一是普贤菩萨圣诞。值此殊胜纪念日,吃素、念佛、放生、供灯,持诸善行,广利有情,功德无量!祈愿普贤菩萨慈光遍照,大众善愿皆成,回向一切有情众生,早证菩提。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正法久住!
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以大行大愿而闻名。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他从遥远的过去劫中,便已深切地发起大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体力行,最终得以具备各种功德。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体现。
千百年来,普贤菩萨一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而朝拜普贤菩萨的传统也绵延近七百年至今。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普贤菩萨圣诞日,让我们一起礼敬普贤菩萨,祈祷众生皆能满愿。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是以大行而闻名的。
“行”就是行为、动作,并有实践的意思;普贤菩萨实践的是以智慧上求无上佛果,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的大菩萨道,所以称为大行。
普贤菩萨中的“普贤”两个字,是从梵文翻译成汉文后的名字,他的梵文名字有两个,一个是邲输跋陀(Vi?vabhadra),另一个是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汉文则相应的也有两个译名,可以翻译成普贤,也可以翻译成遍吉,不过现在普遍通行的称呼是普贤。
《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的大行思想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则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
唐澄观法师《行愿品别行疏》认为,这部经典是以“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为宗旨的。“入”是悟、解、证、得,这是能证;“法界缘起”是华严宇宙观,这是所证;“普贤行愿”则是证入法界的具体方法。从广义上说,普贤十大行愿也是三世诸佛同有的因位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
(一)礼敬诸佛
(二)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
(四)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
(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
善财童子历参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见到普贤菩萨,请求为他解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贤菩萨便为善财以及法会中的各位菩萨说,如果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就应该修习十种广大行愿。
普贤菩萨在佛教里是颇为重要的一位圣者,也是“华严三圣”之一,“三圣” 即指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想证悟殊胜的华严境界(成佛),就必须学习文殊、普贤,从智慧、行愿二途趋入,方才究竟。“大日经疏” 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遁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萨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 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 。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 作何善恶成千万倍!请大家行持吃素放生﹑行善等善法 !
普贤菩萨心咒:唵 ōng 梭 suō 嘎gā呀yā 梭suō 哈hā
普贤菩萨 ,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贤菩萨圣诞日,在此殊胜的节日让我们双手合十,心中默念或出声念: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普贤菩萨,行愿齐周,华藏会上阐法猷,瓶泻两千酬,接引凡流,象驾任优游。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
南无峨嵋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