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三)
譬喻品第三
原典: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译文:
这时,舍利弗欢喜无比,心潮起伏,他立即站起身来,双手合十,两眼注视着释迦牟尼佛那副尊严的面孔,开口对佛说道:今天,我们有幸从世尊这里听到如此微妙的法音,个个心情振奋,莫不叹为观止。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过去曾在佛那里听到这种微妙的佛法,当时我看到各位菩萨都蒙佛授记作佛,心中十分悲伤,感慨自己失却了如来世尊慈悲无量的智慧知见。世尊,我以往经常独自一人在山林树下或打坐或漫步。那时,我常这样暗自思索:我们这些人也同样得入如来法性,为何如来世尊不教大乘而以小乘之法度化我们呢?想来想去,我终于明白,原来这都怪我们根性低劣,福慧浅薄,并非世尊对我们小乘人不慈悲。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小乘之人听到佛说成就无上圣智的因缘,就必然会以大乘法修行,从而以大乘法获得解脱。但是,我们不了解佛以方便之法,随宜说教,开导众生,所以,刚一听闻佛法,便不折来扣地信奉以假为真,用功修行,得证果位。世尊,我从修行佛法以来,终日竟夜,常自行克制,不敢放逸。而今从佛这里听闻从未听过、从未有过的妙法,从而断除了心中的诸多疑惑,身心愉快。安稳自得。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从佛口所生,从佛法化生,真正得到了如来世尊的清净法性。
原典: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舍利弗想复述其义,便说偈道:
原典: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译文:
我听了如来世尊这清净微妙的法音后,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佛道大法,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欢喜之情,笼罩在我心头的一切疑网如今终于尽行消除,多少年来蒙佛教悔,总算未失缺这无上的大乘道法。佛的声音真是珍稀难得啊!它是那么的清净,那么的深远,它能扫除所有众生的所有烦恼,包括我这个已证得罗汉果位的人,如今听闻了佛说的《妙法莲华经》,也将所有的忧愁与苦恼消除净尽了。
原典:
我处于山谷,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
译文:
从前,我在山谷之中,树从下面,或者打坐,或者漫步,那时,我常想及此事,未免叹息不已,为什么要以小乘小法自欺自弃呢?我等也是佛的弟子,同得佛的清净之法,但却不能于将来演说佛有无上道法。佛的金色之身有三十二种常人所没有的殊妙之相,佛具备十种非凡的智力,佛具足八种解脱之法。可是,我们同处佛的清净法性之中,却不能得到授记成佛具备上述功德的机会。佛还有八种与众不同的微妙身相,他还具备十八种不共它乘的微妙道法,这些唯佛具有的功德,我全都失去了。我在独自慢步之时,发现佛独尊于大众之中,他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为众生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可是我却失去了这些利益,我真是自己欺骗自己,还以为自己修行很到家。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想起这些事情。现在请问世尊,我这些利益究竟是失掉没有失掉呢?我常见世尊称赞诸大菩萨,因此,我日夜间都在筹算这等事情。
原典: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译文:
今天,我听了佛的教化之声,知道佛是随众生的机宜而演说妙法,一切方便法门全归于一乘真实之教。这种清净微妙、不可思议的佛法使众生都能获得菩萨之道。
原典:
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译文:
我舍利弗以前曾执着于一种邪知邪见,要作一切婆罗门外道的师父。世尊了解我的根基, 于是教导我拔除邪见,为人说涅槃圣果之法,从而使我除尽一切邪知邪见,证得真空之法。那时,我自以为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是到达最终灭度的境界了。今天,我才发觉,原来我只是证到偏空之理,而非真正的涅槃。假使我将来作佛时,具足三十二种非凡相状,诸天神、人、夜叉、龙神等皆来恭敬供养,那时,才可谓永尽诸苦,得到了真正的无余涅槃。如今,佛已在大众面前说我将来当要作佛,我听了如是的法音,所有的疑虑和后悔消失殆尽。
原典: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译文:
回想我最初听佛说法时,心中惊异不已,疑团重重,莫非是魔鬼变成佛来扰乱我的心吗?佛对我非常耐心,他以种种因缘、譬喻以及巧妙的言辞为我再三解释演说,他的心犹如大海一样安稳不动,我听了佛的说法后,心中的惊异与疑惑全都断除了。佛对我说,在漫长的过
去世中,曾有过无量无数的佛相继灭度。这些佛在其住世教化时,都是按照这方便法门,为众生说这种佛道之法。现在和未来的佛也是无数无量的,他们同样以种种方便之力演说这种佛道之法。如今的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出家,从得道成佛到说法教化,也是以各种方便法门,随宜说法,因材施教。世尊现在所说的《妙法莲华经》是真实的智慧,而魔王波旬,他是不会说出这种真理的。由此我知道,肯定不是魔来作佛,只是由于我自己堕入疑网之中,误以为世尊说法是魔所为。
原典: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译文:
现在,我听到释迦牟尼佛这柔和的法音,它是那么的深远,那么的微妙,由此法音畅出清净的佛法,使我心中充满喜悦。我将永远安住于真实的智慧中。我将来一定会证成佛果,受天神和人类的敬拜,我将转无上法轮,教化一切菩萨大众。
原典: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译文:
这时,佛告诉舍利弗说:今天,我当着天神、众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的面告诉你,我曾于二万亿佛以前的灯明佛那里。为了追求无上的道法,经常教化你。你也长夜跟随我受学,我用种种方便法门引导你,从而使你生于人的佛法之中,舍利弗,我过去曾教化你志愿修成佛道,可你如今竟然忘了,反而以为已得到灭度。我今天还想让你记起当初所发的成就佛道的本愿,所以为诸位声闻弟子说此大乘经典,名《妙法莲华经》。这是教化大乘菩萨的法门,常受诸佛的护持与关怀。
原典: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译文:
舍利弗,我现在要为你授记:你于未来无数无边的年代当中,将供养亿万个佛,受持奉行佛的正法,具足菩萨所行诸道,从而证果成佛,名号为华光如来,同时具足十大名号,应供,即应该享受人天的供养;正遍知,即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即具有能知过去的宿命明、能知未来的天眼明和断尽烦恼得大解脱的漏尽明;善逝,即入于涅槃;世间解,即能了知世间一切,从世间获得彻底解脱;无上士,即世间最尊贵者;调御丈夫,即善于说教并引导世间修行的丈夫通往涅槃;天人师,即天和人的导师;佛;世尊。你的佛国名叫离垢,国土平正,清净庄严,安稳丰乐,天人兴旺。大地以琉璃构成,有八交道,以黄金之绳作界,旁有七宝作成行树,花果四季不衰。华光如来也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法教化众生。舍利弗,你成佛出世时,虽非浊恶之时,但以本愿之力,故说三乘法门。
原典: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殖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译文:
舍利弗,你将来成佛时的劫名叫大宝庄严。为什么叫大宝庄严呢?因为这个佛国中将菩萨作为大宝。该国中的菩萨多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各种算数和譬喻都难以表述其数量的从多,除过佛的智力之外,没有人能知道到底有多少菩萨。华光佛行动时,有宝莲花承其足下。这个国土上的所有菩萨都不只是刚刚发心修行的人,他们皆已久植善根,早就种下了诸德之本,因为他们已在亿万乃至无数个佛国世界中修清净梵行,生生世世常受诸佛的称扬赞叹。他们在这些佛面前,经常修行佛的真实智慧,具在巨大的神通之力,能通达诸法实相,一切行为皆真诚无伪,志念坚定不退。这样的大菩萨充满其国。
原典: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译文:
舍利弗,华光佛寿命十二小劫,除过他作王子尚未成佛的时间。该佛国的人民寿命长八小劫,华光佛在十二劫过后,为坚满菩萨授无上圣智之记号。他告诉所有比丘们说:这位坚满菩萨将继我之后作佛,名号叫华光足安行如来、应供、正遍知。该佛的国土也像华光佛的国土一样,清净庄严。舍利弗,这位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时代为三十二小劫,像法时代也为三十二小劫。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世尊想重复一下上面所说,便诵偈道:
原典:
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译文:
舍利弗,你将在未来世中证得佛果,成为大智尊,名号叫华光如来,他将在佛位上度脱无量众生。由于他曾供养过无数个佛,具足六度万行菩萨之道,身负如来十种非凡智力等诸多功德,多而证悟了无上的道法。经过无量无数劫之后,进入一劫,名叫大宝庄严。那时世界名叫离垢,全国上下一片清净,毫无瑕秽。大地用琉璃构成,界畔由金绳围起。到处是用七种珍宝制成的五彩之树,四季鲜花盛开,果实累累。这个佛国中的菩萨,志念十分坚固,又得巨大神通,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波罗蜜。这些菩萨曾在无数佛的面前修习菩萨道,现在又全都接受华光佛的教化。
原典: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译文:
华光佛作为王子时,放弃王位,舍去了世俗社会的一切富贵荣华,在其最后一次轮回果报时,出家修行,证成佛道。这位华光佛住在世间的寿命是十二小劫。该佛国的人民寿命为八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长三十二小劫。在此期间,无量众生得到救度。正法时代结束,是像法时代。像法时代住世也长达三十二小劫。在此期间,佛舍利广泛流传于世,受到诸天神和人类的普遍恭敬养。华光佛的所作所为,他的事迹大概如此。福慧双方具足的佛陀是神圣无比的。华光如来就是你的未之身,你应该欢乐庆幸这一无上大业吧!
原典: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译文:
这时,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天龙八部诸天、龙神、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参加法会的大众,看见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前得受无上圣智的记号,未来将成为华光如来,所以,他们个个欢欣鼓舞,激动不已。他们各自脱去自己身上的华丽衣服,拿来供养于佛。忉利天的天主帝释、色界初禅天之主大梵天王等天帝、天王各与其无数天子也以其微妙的天衣以及曼陀罗、摩诃曼陀等天花供养于佛。这些天神们供养于佛的天衣在空中飘荡回旋,与此同时,千万种天乐在空中齐奏,各种天花纷纷扬扬,空中响起了这样的话语:释迦牟尼佛往昔于波罗奈国初转四谛法轮,今天则再转最妙最大的法轮。
原典: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诸天子想重宣此义,便说偈道:
原典:
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
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
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
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
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译文:
释迦牟尼佛往昔于波罗奈国初转四谛法轮,分别讲说苦、集、灭、道以及十二因缘等各种法相以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合散生灭。今天他又转最妙、最大的法轮,说《妙法莲华经》,在此,佛已去除权智而说实智,不用权宜之法而直说实相奥义。这种极其深奥的法,一般人很难信受。我等诸天子从往昔以来,虽然多次听佛说法,可是从没有听过这样深奥微妙的佛法。今天,世尊讲说此法,我们都很乐意听闻。声闻弟子 中最有智慧的舍利弗尊者如今已蒙佛授记作佛。按照这部妙法的道理,我等诸天子同舍利弗一样,未来必将成佛,成为一切世间中最尊贵、最高尚的圣者。佛道的确是不可思义的,可是佛以其方便之力,随众生的根性,应机说法,引导众生渐入佛道。我们诸天所有的福德善业,包括今世的和过去的以及所有幸运见佛的功德,都将回向于我们未来成就的佛道。
原典: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译文:
这时,舍利弗又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听了您说的这部妙法,已不再有什么疑惑了。今天我在佛面亲自接受无上圣智的记号,将来当成佛为华光如来。对此我均已领略了其中的道理,并信受不疑。可是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声闻弟子均已得到心大自在的程度,这些人往昔在初果、二果、三果的阶位上,修习佛的方便法门,佛常教化他们说,佛法能使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究竟涅槃的快乐。这些在三果位上的有学弟子和在四果罗汉位上的无学弟子,便也各自因为自己已消除了对自我的执着,对常有的执着、对虚无的执着,从而认为自己已得到了涅槃。而今在世尊面前听到这闻所未闻的无上妙法,他们便都陷入重重疑惑之中。啊,世尊!请您慈悲,为在座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讲讲这其中的原委,以使他们都能远离疑惑与懊悔。
原典: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经说过,诸佛莫不是为了无上圣智而以种种因缘、譬喻、巧言妙辞等方便法门说法吗?所有这些说法形式,都是为了教化各菩萨的缘故。不过,舍利弗,我今天还将再以譬喻的形式解释这种道理,诸位有智慧的弟子就可以从这种譬喻中领略其中的奥旨。
原典: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歘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译文:
舍利弗,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譬喻。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城镇内的某一个村落,有一位长者,此人年迈寿高,财富无量,拥有大片田地和众多的宅院以及许多的童仆。他的家园十分庞大,只开了一道院门,常有一二百人,有时甚至五百多人居住在他家中。可是,他家的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一天,房舍四周忽然同时起火,整个宅院陷入火海之中。这位长者的儿子约有一二十人或三十多人当时正好都在家中。长者发现其家四面起火,顿时大惊失色,心想,我儿子虽然能从大火焚烧的院门中安全逃出,但是诸位儿子不明事故,他们依然在火宅之中嬉戏玩耍,毫不惊惧。大火快烧到他们身边,灼热的火苗正在烘烤着他们,但他们依然不知大难临头,根本没有要求出去的意思。
原典: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译文:
舍利弗,那位长者当时又这么想,他自己身手有力,可以用衣、桌案掩护,从房中逃出。可他转念一想,这座宅院只有一道门户,而且还很狭窄,诸子年幼无知,贪恋玩耍,不愿离开,有可能落于火中遭受焚烧,我应当给他们讲清形势的可怕,告诉他们这座房舍已被火烧,你们应该赶紧离开,不要让为火将你们烧了。这样想过之后,这位长者便如实告知诸子,让他们迅速逃离。然而,为父的虽然非常怜悯,好言相劝,但诸位儿子却根本不相信父亲说的,他们依然高高兴兴地嬉戏玩耍,不惊不畏,没有一点想出去的意思,也不知什么是火,什么是舍以及为何会起火,他们仍一个劲儿地东走西跑,打闹嬉戏,若无其事地盯着自己的父亲。
原典: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译文:
鉴于这种情况,长者心想:这座宅院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如果不及时逃出,就必然会为火所焚。我现在应该以方便权宜之计,使儿子们得以免去这场灾害。父亲知道诸位儿子以前各自的喜好,认为他们对各种珍玩奇异之物肯定会非常喜欢,便告诉他们说:我有一些你们可以玩乐的东西,非常稀有难得,你们若不来取,以后肯定会后悔的。现在,大门外有各种羊车、鹿车、牛车,可供玩耍游戏,你们应赶快从这火宅之中出来,到时,你们要什么都会给的。这时,诸子听父亲说有珍玩之物,正合其心愿,于是个个心情激动,精神高涨,他们互相拥挤,争先恐后地跑出火宅。
原典: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绞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译文:
此时,长者见诸位儿子从火宅中安全逃出,在四条大道上露地而坐,他们已没有什么危急之险,所以个个心安无虑,欢喜跳跃。这时,诸子都对其父亲说:父亲先前曾答应给我们好玩的东西,如羊车、鹿车、牛车等,请您赶快给我们吧!舍利弗,这时长者便为其诸子为赐一辆大车,此车高大气派,上面饰有各种珍宝,周围装有华丽的栏杆,四面悬挂着宝玲。车上覆盖着帏幔和宝盖,幔盖上装饰着奇珍异宝,宝绳纵横交错,绳上垂挂着各种花朵和缨子。车内铺着重重迭迭的垫褥,放置着红色的枕